培训动态

珠宝鉴定微课堂——海蓝宝石

更新于:2019-07-23 18:29:02

第 六 讲

一、标本出处
该标本出现在复赛中,可使用的仪器及测试包括:10×放大镜、偏光镜、折射仪、分光镜、二色镜、滤色镜、紫外荧光灯、宝石显微镜。


二、标本分析
标本呈淡蓝色,玻璃光泽。使用仪器测试可得以下数据:正交偏光下转动宝石360度,宝石呈四明四暗现象,为非均质体;见“黑十字”干涉图,为一轴晶;折射仪测试其折射率低值为1.578,高值为1.583,双折射为0.006,一轴晶负光性;二色镜下可见中等二色性:蓝色/淡蓝;滤色镜下可见蓝绿色;显微镜下放大可见雨丝状包体及愈合裂隙。据此可判断该标本为:海蓝宝石


三、品种简介



海蓝宝石,英文名称:aquamarine,源于拉丁语“aqua marina”,意为海水。海蓝宝石属于绿柱石族,为铍铝硅酸盐。六方晶系,常发育为柱状。摩氏硬度7.5~8,相对密度2.67~2.90;折射率1.577~1.583,双折率0.005~0.009;一轴晶,负光性。
海蓝宝石呈浅蓝色、绿蓝色至蓝绿色,一般颜色较浅,由Fe致色。二色性表现为弱至中等,一般为不同深浅的蓝色或蓝绿色。常见的包裹体有液相、气液两相或气液固三相包体及断续的“雨丝状”包体,管状包体及“雨丝状”包体可致猫眼效应。

四、知识拓展


图1为迄今最大的刻面海蓝宝石:
Dom Pedro,高14英尺,重达10363ct,现收藏于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。这座海蓝宝石外形呈塔状,从背面雕刻出独特的梯形花纹,被称为“梦幻琢型”。
图2为我国珠宝设计、雕刻大师陈世英的雕刻作品,利用“世英切割”,通过从多面的宝石背面钻孔雕刻反向的图像,经重重折射,从正面看时图像显示出五面倒影的效果。


圣玛利亚海蓝宝石


圣玛利亚海蓝宝石呈较浓郁、清澈的蓝色,不带任何黄色调或绿色调,比常见的海蓝宝石的浅蓝色要深一些。由于这类海蓝宝石首次发现于巴西的圣玛利亚附近,因此也被称为圣玛利亚海蓝宝石。
圣玛利亚海蓝宝石独特的蓝色是由Fe2+与Fe3+间的电荷转移所致,而市场上常见的深蓝色海蓝宝石通常是由黄色绿柱石处理而成。同时,圣玛利亚海蓝宝石还具有强二色性,沿光轴方向可呈无色,垂直于光轴方向则呈现浓烈的深蓝色。

目前圣玛利亚这一产地的该类海蓝宝石已经很少,因此“圣玛利亚海蓝宝石”这一名称也不再特指产地,而是将具有这种独特蓝色的海蓝宝石都称为圣玛利亚海蓝宝石。坦桑尼亚产出的海蓝宝石可呈类似的蓝色,因此有时也将非洲一些产地的海蓝宝石称为“非洲圣玛利亚海蓝宝石”。


充填处理的海蓝宝石

裂隙发育的海蓝宝石可使用充填处理来提高净度,这种充填后的海蓝宝石在外观上与天然样品相似,光泽及密度几乎不发生变化,常被切磨成弧面型。少数充填海蓝宝石在长波紫外光下有弱的黄绿色荧光。放大检查可见“闪光”,且顺着“闪光”可见通达表面的裂隙,一些裂隙内可见干涉色。使用红外光谱仪测试,在3070-3030cm-1之间的吸收归属为其有机充填物的特征峰。

本文关键词:海蓝宝石、宝石鉴定、珠宝鉴定
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仅用于课堂教学及文章中所涉及珠宝介绍使用,如有侵权,通过本站内任意联系方式联系删除。